教师礼赞
陈立厚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的确如此。我的父亲因爷爷奶奶去世早,从十三岁开始学徒,后经商,其写、算、量技能十分了得。父亲常对我们说:“为人不犯法,犯法身无主。”我的母亲因姥爷常年在外经商,姥姥又多病,从小便挑起打理家庭事务的重担。每当遇到困难时,母亲总爱说:“鹅颈项那么长,还有下刀之处咧!”
父母虽已去世多年,但他们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遵纪守法、以德报怨的行为准则则伴随了我的一生,其职业责任及技艺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的两位启蒙老师中,数学老师李志庚讲课思科清晰,极富启发性,使我从小喜爱数学,一生受益于数学;语文老师陈茂华是一位名师、严师,在一次上学路上,她充满期待地对我说:“你不如你的哥哥啊!”这对我后来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鞭策作用。
上中学后,罗先胤老师的平面几何课讲得特别好,使我从未觉得几何难学,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取年纪第一的一等奖,达到了我求学生涯中的顶点。我的初中班主任韩锡智老师像慈父一样地关怀教导我,他授课时清晰的语言和漂亮的板书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并成为我后来从教时追求的目标。
尚未进入高中,我的高中解析几何老师周述琛老师已认识了我,中考数学刚结束,周老师忽然叫住我,关切地问:“陈立厚,今天考得怎么样?”这令我十分感动,又深受鼓励。
上高中后,我终于成为崇敬已久的周老师的学生,他的教法更让我终生受用。在周老师的主持下,当年学校的第一届高中生在高考中达到人平72分的数学成绩,高出另一所重点中学20分。如此辉煌的业绩,足以证明其教学水平。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刘期武老师早年毕业于川大中文系,刘老师育人有方,在他的教育下,我的作文及书法水平进步很大。另一位数学老师税德仲老师毕业于川大数学系,他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数学的精、气、神,在稅老师看来,数学并不难,因为太熟练了。
老师们的教学常常展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体现其强烈的工作激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半个世纪过去了,仍历历在目,回响在耳际。老师们的工作诠释了一个公式:教育=爱+责任感+科学方法。
作为学生,在学习的黄金季节,遇上这么多优秀教师,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
因为与“文革”不幸遭遇,高中毕业即卷入“文革”,之后下乡,后来任教于九尺中学。庆幸的是,参加“文革”后的首届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圆了大学梦。当年,由于“文革”产生的灾害,使国家元气大伤,高校的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学校缺校舍、缺教师、缺设备、缺教材、缺工具书;但学校不缺教师的敬业精神,不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国家急需人才,举国上下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培养,学校抽调了最优秀的教师任教,选派最优秀的政工干部担任辅导员。当年任教《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的王顺国教授常常抛开教材和备课本授课,使我们这些“老三届大龄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王老师因渊博的学问、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修养而深受学生敬佩。王老师的工作成就十分突出。他的学生中有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原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马志明、原全国政协常委、重庆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晓钟,等等。
我上大学时的辅导员吴永恒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辅导员,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她比我们“老三届”学生的年龄还小。因她爱护、关心学生,常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想到的她想到了,学生没有想到的她也想到了,其言行令学生感动,吴老师也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学生毕业多年后仍感恩于她。后来的学生都亲切地叫她“吴妈妈”。
正因为成长过程中有众多优秀教师的引导、影响、感染,自己走上教育岗位后也遵循教导、牢记使命与责任、献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传递爱心、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当年甘孜中学高中毕业生(代培)、已是全国优秀教师的晏锐在返回甘孜的当天便来信写道:“陈老师,今天一到家就想到了给您写信,主要是能从这儿找到快一点快乐,摆脱一点离别的痛苦。老师,我真的忘不了您送我们走的那一幕,我哭了,而且很伤心,我舍不得离开老师们,您们对我们太好、太好了。对我们这个特殊的班也就特别耐心。我从小学读到高中,最舍不得的老师是您们,最爱的老师是您们,最好的老师也是您们。”,“老师,您知不知道我想当老师是受您的影响?我喜欢您那样的老师,也就想当一名您那样的老师,而且同样教数学》”,“您为了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惜一切......老师把世间美好的东西都给予了我们,我真为这一辈子曾遇到过您那样的好老师感到幸运。”
在一次应邀与甘孜学生相聚中,已成为儿科专家的胡湧深情地说:“我在工作中总是以陈老师为榜样!”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有人曾说过:您想考察教师的功绩吗?您尽可以从他(她)现在的工作态度、教学质量、升学率等等中去考察;但是我劝您还是在十年、二十年或几十年后,在他(她)的学生们的成就中,在他(她)的弟子们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中去考察!
【作者简介】陈立厚,男,新都退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