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大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大会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政协党组书记李仲彬,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出席大会。
范锐平在讲话中说,这次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要深刻认识坚定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保持产业立城兴城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统筹大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开拓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经济思想,战略格局宏大,实践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践行、坚定贯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面对在产业宏观层次出现的集群化、融合化、垂直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以及在技术微观层面呈现的革命性突破先兆和网络化、全链条、大众化科技创新格局,成都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加强产业政策创新和经济组织方式变革,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二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要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坚持以“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发展、质量为先”理念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服务主体,切实增强高新技术服务功能,大力推动企业运用创新成果,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打造高新技术服务机构汇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的西部科技中心。
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金融服务业做强做大,一手抓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提升,同时迅速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以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按照“集群发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领”思路,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促进文创与产业、城市、商业、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
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主动运用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坚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全方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用好驻蓉机构和国际友城资源,深化拓展国际合作;用足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两港”资源,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城市;用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经济外向度。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着眼建设国际性的生产要素配送中心、信息资源交流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尤其是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跨境贸易和供应链体系,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
三要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要着眼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着眼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要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空间优化,推动城市产业高点起步高位布局。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师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高水平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重点区域规划、重点功能区控制性详规,开展产业新城城市设计,为城市发展提供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
要坚持以重大功能设施引导城市产业布局,推动优势资源优质企业向城市功能区和产业新城集聚。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强化高快速路网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市域1小时交通圈、成都平原经济区2小时交通圈;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落实“先公建后产业”原则。
要坚持以产业新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加快推动园区专业化品牌化建设,促进企业多维协作,推进产城融合,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要坚持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着眼“补前端”提升就地配套率,着眼“强中端”实行全链条布局,着眼“延后端”提高产业附加值,扭转“有企无业、有业无链”的被动局面。
四要大力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矫正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悖离规律、难以持续的问题,积极培育技术、信息、管理等效率型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市委市政府将出台“产业新政50条”,重点就是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
要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蓉漂”计划,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要创新技术要素供给,加强技术要素源头创新、技术要素协同供给、技术要素集成转化,支持培育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等,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要创新土地要素供给,坚持区域导向、集约导向、创新导向,推动土地供给由注重增量转向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并举,切实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要创新资本要素供给,加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力度,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加快本土创投机构发展,着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创新信息要素供给,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强化信息集成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基于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能力、基于数据运用的资源配置能力、基于平台驱动的创新发展能力。要创新能源要素供给,大力推行差异化能源供给模式,发展清洁能源服务产业,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着力实施绿色、清洁能源转化工程。要创新制度供给,着力提升公共政策稳定性、行政行为规范性、政务服务便利性,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规范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五要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创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
要开展常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的规范性、及时性和精准性;要强化政策集成,提升产业政策的可及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要跟踪时代变化,提升经济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专业性;要聚焦问题整改,提升立改立行的坚定性、责任性和时效性;要发展天府文化,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时代风尚。
范锐平强调,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责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遵循规律、真抓实干,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源自《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