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军资料图
编者注: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战争岁月:青春和热血
1942年以前,他叫张聚田,是山东菏泽乡间一户农民家的小儿子。1942年,正是抗战最困难的相持阶段,正在村口放牛的他,跟着一支过路的八路军部队离开家乡。这支队伍把他带到了党的冀鲁豫边区,因他到的部队正好是野战军,首长就为他取名叫野战。此后,他一直自称野战。
1943年,13岁的他被分配在冀鲁豫边区八军分区的抗日儿童团里接受军政训练,被儿童团的团长亲切的誉称为“小八路”。“小八路”在1945年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红色情愫满人间。”而他的人间,首先是他的家——他的伯哥张广田是地下党员,后来,他和他的外甥张超、哥哥张广田先后去了鲁西南抗大分校学习。他的亲人,也是他的战友。
1945年5月,野战所在的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在山东省东平、东阿地区发起了对日伪军的进攻。为配合山东解放区军民反扫荡作战,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乘日军收缩兵力,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沿线守备薄弱之机,集中3个军分区主力、1个军分区一部及地方武装发起东平战役。野战在此战过后到东平县补训团警卫连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野战的脸上有一块很显眼的疤痕,那是在1947年,野战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战斗中头部中弹受重伤所致。当时是他的团长李文昌派人送他下山医治。这次负伤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也拔掉了一口真牙。这些伤痕的见证是一个“二等一级荣军”的称号、一份《革命军人伤残证书》、一枚“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南下工作:巴蜀情意深
1949年,野战随南下工作团来到四川,在解放军四川军管时期任中共纳西县委宣传部部长,1950年在重庆转业分配在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劳动部调查研究科任正科长,此后,野战觉得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且也不愿意做干部,再则他非常非常地羡慕人类灵魂工程师,主动向组织上申请批准调干读书,党组织把他安排在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读书,野战从中文系本科毕业之后留在了母校西师工作,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六十年代,野战被错划为右派,他的档案也被造反派烧毁。
1979年,野战平反后在新都师范学校(现并入成都大学)任教,在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他一身而多任:政史教研组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校治保委员会委员。在八十年代,正是喇叭裤与牛仔裤代替绿军装与灰蓝两色的阶段,人们的思想枷锁多于现在,大学里虽然流行“一三五芭蕾舞,二四六贝多芬”的说法,但主流的管理者依然视“蓬嚓嚓”为“异端”,野战却“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他主动找学校的年轻教师学跳交谊舞,甚至和他们成为忘年交。
老兵唱晚:以我手写我心
领到《30年教龄荣誉证书》和《老干部离休荣誉证书》后,野战正式光荣离休。但他依旧笔耕不辍,先后在《晚霞》、《退教生活》、《成都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大量作品:七绝古诗、散文《三喜临门》、论文《浅议生活方式与健康》等。2006年,四川省委老干部局王孝平处长在主管《晚霞》杂志工作中,给野战写了三句话:欢迎投稿,心平气和,大家研究。野战曾就此事连写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野战近几年不时因为身体原因要住院治疗,而成都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去看望他的工作人员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是他对于党,对于国家的一片赤诚。“有一次,我们去医院看他,他的精神还好,竟然对我们大声唱起了当年在野战部队时候学会的八路军军歌。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歌声即心声,野战的一颗红心还体现在许多小事上。“他的条件现在比较困难,但是他从来不得拖欠一分钱的党费,在他心里,党和共产主义真的是最至高无上的东西,他是一个真正的老党员,这一点让我们很感动,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发,到底怎样去做一个共产党员。”
【背景资料】本文由新闻中心记者胡筱培根据离退休工作处提供的资料撰写成文。野战,原名张聚田,1930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1月光荣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