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嘤鸣心语

党建工作

许志坚《那一双眼睛》

发布日期:2020-07-03 10:46     点击次数:   [打印]   [关闭]
分享: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深秋季节,我作为省政协委员,参加了一个由原省教育厅厅长带队的调查小组,到秦岭大巴山地区调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要在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一行人先到广元北面的秦岭山区朝天镇,听朝天区区长代表当地政府介绍有关情况。虽然他讲了很多,但我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就是两件非常具体的事。一个是“人很穷”。全区农民当时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200元。另一个是“路难行”。他举出了具体事例,在两座山上可以喊话,但要走过去就要大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远的乡干部到区上开会要走一天半的路,晚上还要在半路上借宿农民家。此外,他还说了一句掩饰不住的直白话:“我们一定会为普九努力,但依照区里现在情况,就是总理亲自来了,我还是说2000年普九的任务完不成!”

  随后我们就去到一所小学,刚刚修建了一座新的教学楼,算是条件比较好的。这是一个戴帽子的小学,办有初中。这在很多办学非常困难的边远地区是常见的做法。

  趁大家在办公室先事休息的机会,我赶紧到坡下刚才路过一座的简陋的旧教室里看看,因为里面没有老师上课。虽然是下午,但光线很暗,只有教室中间吊着一盏电灯。这是一年级的新生班。同学们告诉我,老师生病了,改成自习课。他们正在大声地各自朗读课文,闹喳喳的。

  我走进教室以后,随意地翻了翻他们的课本和作业本,简单地问一些话。这些大山里的小朋友,并不太腼腆。不管翻看作业本或者问话,他们都很配合。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看到一个穿红底小白花夹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清澈明亮,专注地盯着我。我走到她面前,先看了看她的作业本,字写得大个大个的。虽然不很整齐,但笔画有力,可见写得认真。

   我问她:“这是你完成的作业吗?”她点点头。

  我又问她:“你喜欢上学读书吗?”她还是点点头,但有点羞涩的笑容,非常可爱。我来了兴趣,又问她:

   “你家在学校附近吗?”她使劲地摇摇头。旁边的同学竟主动地替她回答了。她的家在山那边。我还想紧接着问她家离学校有多少里路,但我忽然觉得这样的问话很不恰当。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有多远,就是当地的农民说出的距离也只能是大致的估算。我改了一种问法。

  “那你早上来上学的时候天亮没有?”她还是摇摇头。

  “那你怎么到学校来的啦?”我都以为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不喜欢说话,尤其是面对我这个陌生的大人,谁知她口齿清楚地回答了我。

  “爸爸点起明子送我。”

  我终于知道,她家距离学校应该很远很远。由父亲点燃火把送她,直到天亮了才让她自己走到学校去。我又问,"那放学怎么回去啊?"她说爸爸会到半路上来接她。

  “上学这么辛苦,那你喜欢上学吗?”

  “喜欢!”她的回答简单但却清晰。

    “为什么?”

  “爸爸说过的,读书有很多好处。”

   这时,我忽然想起到很多学校都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家离学校这么远,那中午吃饭怎么办呢?”

   这一回,她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装着课本、作业本和铅笔的粗蓝布缝的书包里翻出了半个硬硬的暗黄色的馍馍给我看。上面沾满了一些脏东西,还有一个被咬过的小缺口。很明显是几天以前做的。我又问,“有菜吗?”她还是摇摇头。忍不住,我又问一句:“有水喝吗?”

  旁边的同学七嘴八舌抢着回答:

   “没有水喝!”

   “学校烧的开水只有住校的初中生才有。”

   “他们每天也只给一瓶水。”

  我的心猛地沉了一下,转过身去问旁边一位小男孩。

   “你呢,中午吃什么?”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旁边的同学替他回答了:“他中午莫得吃的。”

  我的心继续往下沉。青少年时代曾经有过几段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深知农村孩子上学读书的种种困难。但没想到这里的孩子上学竟然有这么多的艰辛,太不容易了。我没有再追问小男孩,觉得那样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便转身鼓励小女孩,“小朋友,你真不错!这么多困难都不怕。叔叔相信你一定会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对不对!”我又问了一句,“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的小白牙紧咬着下嘴唇但却洋溢着笑意,然后声音很低地说,好像只愿意让我一个人知道。“我想去北京看天安门。”我的心微微颤动了一下,没有再细问下去。在小姑娘的内心,这也许就是一个天大的心愿,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能实现的;或许还只是一个庄严美好的梦想哩。

  这时候,随行的省政协机关工作人员来告诉我开座谈会了。我赶紧对小姑娘说:“你的这个心愿很好哇。总有一天会实现的!你好好学习吧,将来到北京去读大学就会看见天安门的。”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在走出教室那一刻,我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望。坐在课桌后的同学们有的望着我,有的恢复了朗读,还有的自顾自地玩。唯有那个小姑娘站立在教室后面,依然紧盯着我。分明看见她那清澈明亮的眼睛里闪耀着光焰,似乎有一种什么期盼。

  调查小组在学校里活动了两个多小时。返回广元市区的一路上,与一年级学生十分钟左右的对话还在脑海里回响,让我陷入了沉思。“朝天”,因安史之乱后地方官员亲到此地迎驾朝拜天子唐玄宗而得名。这个天子曾经驻跸的地方一千多年以后依然这样贫穷,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而这些小学生的境况也让作为教师的我感到双肩的沉重。

  我在大山深处的这所学校里,感受到了困苦、艰辛,也感受到一种希望、期盼。后来,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和校长培训班,我都谈到了与小学生这次交谈的情景,总觉得从这样平常而又平静的谈话中应该体悟到一些东西,以期与大家相互勉励,为孩子们的未来尽心尽力地去做,为“普九”这个世纪性的艰巨任务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许多年过去了,再没有机会去那个深山里的小学校,也不知道那个穿红夹袄的小姑娘后来的情况怎么样,只有那一双圆圆的清澈明亮的眼睛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 附记:此文大约写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具体的日期已经记不清楚了。来不及修改就去忙其他的事情。这一放就过去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其中依然包括“普九”的诸多问题。今天翻出这篇文章来看,觉得它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我们那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真诚愿望。因此,除了修改少数文句不通的地方,保持原貌发出来,算是一种历史见证吧。——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前夕

 

【作者简介】许志坚,男,白果林退休组,20043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