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嘤鸣心语

党建工作

张旭光《图片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9-03-12 09:35     点击次数:   [打印]   [关闭]
分享:

 

新图书馆

 

2018128日,成都大学迎来建校40周年的庆典。作为伴随学校的发展而成长的老成大人,我可以说见证了成大的艰苦办校,励志拼搏,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建校之初,创业维艰。校园占地不足十亩,专业设置不足十个,教职工仅有百余人,在校学生也不到千人。但全校师生振奋精神,风雨同舟,边建校边教学,在“团结、创新、求实、拼搏”的八字校风激励下,为建设一个“立足成都、面向成都、服务于成都”的新成大而严谨治学,勤奋进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逐步赢得了社会的承认。1992年被成都市属高校办学水平评估专家组誉为“一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和成长的、初具特色的、已取得明显成绩和有可贵凝聚力的地方大学”。

但是随着当时高等教育调整、整顿、巩固、提高的总趋势,学校的发展面临着挫折与挑战。世行贷款项目关闭后,成都大学的校名没能得到及时恢复,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还有待于艰难探索与实践。而在占地仅有的123.7亩的校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不过是这栋藏书仅有三十万册的图书馆。1993年成大校庆,则是印发这幅照片给师生和嘉宾作为纪念。在图书馆的五楼,设有学校的通讯机房,为了便于记忆,总机号码选定的是3331313,有人戏称,“散散散,要散要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部分师生的复杂心态。

四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成都大学,终于通过迁址新校,优化整合,人才引进,深化大学改革以及推动内涵建设,确立了它在成都这个特大中心城市的人才培养地位。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藏书量可达300万册的新图书馆已在十陵校区拔地而起,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要求,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遵循“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逐步形成了“校城融合、区域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也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进取,坚持立德树人,为早日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张旭光,男,十陵第三退休组。